设为首页   加入收藏      
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职能介绍 组织机构 调解流程 政策与法 联系我们 资源下载 在线投稿  
 
 
您当前所在位置:河南省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 >> 首页 >> 组织机构
组织机构    
九旬老中医张谷才,响誉江海大地的“爱心天使”

添加时间: 2010-9-11 13:14:35 来源: 作者:中国中医药报海外版 点击数:3118

退休20年,治病救人6万余例,捐款捐物310万元——

 

 中国中医药报海外版江苏通讯员鞠九江讯  20109月上旬,家住江苏省老中医张谷才通过当地红十字会,向甘肃舟曲遭受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灾区人民捐款20万元。他说:“人心总是肉做的,这是我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!”至此,张老自退休后的20年内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达310万元。前不久,经公众投票选举,他光荣地当选为“如皋市爱心大使”。

  张谷才,今年91岁,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主任医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医专家。1990年张老退休后放弃南京大都市优越生活,毅然回到老家开设门诊,治病救人。20年间,他治疗肿瘤、肝病等内伤杂症及妇幼疾病6万余例,出版医学专著9部、250万字,研制中成药71种。张老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,他用门诊收入扶贫济困,慰问老人,修路铺桥,建图书馆、博物馆,成为响誉江海大地的“爱心大使”。

妙手回春  惠及乡民

 张谷才常言:“病人求于你,是对你的信任;委你而治,性命相依,千万不可马虎,当殚思极虑,尽所能为。贫赛之家,非病痛之极不求医;宝贵之家,万不可负盛名乘危而劫财取物。”退休后,他摸索总结出30多种疑难杂症的新疗法,有的起到了药到病除、起死回生的效果。特别是在治疗癌症方面,使不少被判了“死刑”的患者有的恢复了健康,有的实现了“带瘤生存”,大大延长了生命存活期。到目前为止,经他治疗的癌症患者恢复健康的有70多人,“带瘤生存”满15年的有17人,“带瘤生存”满10年的有36人,带瘤生存”满5年的有700余人。

 张谷才妙手回春的神奇医术,加上低廉的医疗费用,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。病员遍及如皋、海安、如东、泰州、南通、扬州等周边20多个县市。上海、北京、浙江、广东等地也有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就医,他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。他说:“什么都可以放下,唯独放不下病人。”每当看到衣着破旧、蓬乱着头发、面带痛苦表情的困难病员,他心里很不是滋味:家庭困难,又遭病魔缠身,真是雪上加霜呀!他承诺有钱没钱照样看病。10多年来,他免收930多名孤寡老人、特困村民、重症病人及残疾人的诊疗费18万余元,为1500多名困难农民、下岗职工减免医疗费7万余元;贴补病人伙食费、住宿费、差旅费5万余元。张谷才老人还乐于向困难群众和老年人献爱心,已接济和资助周边困难群众126人、计5.8万元;每年春节前夕,向全村及周边的数十位孤寡老人送钱、送物、送温暖(每人200元钱,五六斤肉、两条鱼、一条棉被),让他们喜气洋洋过新年。乡亲们称他是“活菩萨!”

大医仁心  治病救穷

 在农村,疾病与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。家人生病治疗,往往导致倾家荡产,债台高筑;贫困家庭,小病小痛不求医,因小失大,小病酿成重病。张谷才救死扶伤,竭尽全力为贫困患者服务,常常是救人救命后再拯救其贫困家庭。到目前为止,他已相继安排17位特困农民患者的家属到制剂室工作;引导31位家庭困难的康复者种植中草药,增加家庭收入,从而使不少家庭摆脱贫困,走上了致富路。有人戏称他是“救人救命救家庭的‘救星’。”

 家住江苏泰兴的农村妇女周月珍,2004年患乳腺癌,当地医院为她实施切除手术,花光家中积蓄后又欠下一屁股债。2007年夏,周月珍又患上骨癌,且癌细胞已扩散至盆骨、大腿骨、脊椎骨。她每天疼痛难忍,日夜哭叫不停,再进院治疗时已拿不出分文半钞。周月珍丈夫借债无门、走投无路,后来听说张谷才教授医技高超且又是个热心肠的人,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陪同妻子前来求医。

“医生行行好,救救她吧!”周月珍丈夫一进门诊室便“嗵”地一声下跪在地:“我暂时没钱支付医药费,先欠着,这是我两口子的身份证!”

“兄弟,快起来,没钱一样看病!”张谷才连忙扶起他安慰说:“你们先住下,看病食宿,免收一切费用!”

“咋、咋、咋有这样的好人哩!”周月珍与丈夫感动得语无伦次。经过张谷才精心治疗,周月珍一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,第三个月已无疼痛感,第四个月行动自如,已能下地干活。面对救命恩人,周月珍与丈夫感激不已,执意要留下来免费为张谷才做一年杂活,被他婉言谢绝。

 就要告别了。那天,周月珍与丈夫特意起了早,悄悄地将张家门诊楼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。临别时,张谷才特意雇了一辆出租车送他们,还塞给周月珍1000元钱,让她回去增加营养,滋补身子。然后他又将一袋中草药种子递给周月珍的丈夫,鼓励道:“困难是暂时的,回去利用零星空地种草药,我高价收购!”

修路铺桥  造福一方

 千年古城江苏如皋有一座古老的石桥,石桥上刻有一副流传了千余年的对联:“愿天常生好人,愿人常行好事”,这是当年先人留下的美好祝愿。张谷才退休后一直将这副对联写在本子上,并付诸实践。

 张谷才所在的村庄是一个近3000人的大村,村里有4条主干道,但路面狭窄,坑坑洼洼,既影响了村民出行,又制约了经济发展。“要致富先修路”,张谷才与村干部一拍即合,决定投资修路,造福村民。他率先出资购买160车碎砖后又捐款15万元。在他的带动下,全村村民闻风而动,纷纷加入修路行列。经过几个月奋战,原来弯弯曲曲的乡间泥路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路。卡车、农用车、拖拉机在路面上疾驰,人欢车鸣,一车车农副产品运出了村;迎亲的小轿子越过大道,一直驶进了新郎家的大院。村民拍手称快:“这是张老爹做的好事哟!”

 路宽了,车多了,可村头的两座狭窄小桥常出现堵车现象,村民们叫苦不迭。张谷才拿出18万元送到村委会,言明要为修桥出点力。半年后,桥面加宽了,车辆畅通无阻,不少村民建议为桥取名“谷才桥”。张谷才老人连连摆手:“能为大伙儿做点事是我的荣幸,就叫‘致富桥’吧!”

建馆育人  传承文化

“乡村贫困落后,农民缺少文化,当务之急要建一座图书馆!”2005年初春,张谷才捐出8万元建议村里建图书馆,村书记采纳了他的建议。接下来的日子,他参与图书馆建筑设计,请来木工制作了50张书架、100套桌椅,并赴上海、南京等地购回图书近2000本。半年后图书馆建成,所购书籍按历史文化、传统教育、养生保健、文学艺术、科普知识、科学种田6类摆上书架。村民们忙里抽闲前来汲取知识,不少人成了这里的常客。

“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,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,这‘浮躁病’比身体疾病更难治愈。”张谷才如是说。2009年国庆60华诞前夕,张谷才老人捐款250万元在村里建成的“济民博物馆”免费对外开放。博物馆亭台楼阁,错落有致,古色古香。馆内设展室36个,展出实物1100余件,图片近3000幅。漫步博物馆,人们流连忘返,被其历史文化、生态景观深深陶醉,同时更惊叹和敬佩张谷才老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。与此同时,张谷才老人又捐出8万元出版了《济民博物馆》一书,使博物馆全部展品浓缩其中。不少村民将此书誉为“流动的博物馆”,打工者、在校大学生、现役军人等不能前来参观的客人,只要打开此书,就能浏览博物馆全部展品,大有身临其境之感。

 张谷才认为,一个人的健康包括对传染病的抵御,在很多方面与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保健有关。他根据古代八段锦,自创了老少皆宜、简明易学的“归翁健身操”。农闲时,他带领乡亲们一起锻炼。如今,这套行之有效的健身操已被他印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,赠给本村及附近乡镇的千家万户。科学养生、全民健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在当地蔚然成风,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……

 “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一片墓地上,竖着一块墓碑,墓碑上镌刻着一位名医特鲁多的名言:‘有时,去治愈;常常,去帮助;总是,去安慰。’这句名言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,它是我一生从医的行动指南!”张谷才老人常感慨而言。

请输入关键字:

网络支持:安徽三户网络一大锅企业网
京ICP备07044359号